人這一生,總是在不停做著選擇。選擇一個愛人,選擇一份工作,選擇一棟房子,選擇一種生活??此品N種自由的“選擇”,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?
這漫長的人生,如何自由選擇?《海上鋼琴師》提供了一種思考。1900年,一艘滿載歐洲移民的客船,徐徐緩緩地駛向深海。一個沒有父母的棄嬰,落在了大船上,被水手丹尼撿起然后撫養(yǎng),被取名為丹尼·布德曼·TD萊蒙·1900。多年后,這位棄嬰在蒸汽船上成長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,他一生與船作伴,最終殉船于海底……該片被無數(shù)影迷奉為經(jīng)典。
不斷有人解讀這位虛構(gòu)的藝術(shù)家身上的生存隱喻。正如影片中1900的朋友麥克斯,他聽懂了琴聲,他也明白1900是個天才,他希望1900能夠獲得俗世的成功:利用音樂天賦,賺大錢,獲得名利,買一棟大房子,然后娶妻生子……平凡人用盡一生去追逐目光、掌聲,渴望榮譽和認可,對于1900來說唾手可得。
可1900不肯離開他的船。有人說他是精神至上的天才,有人說他其實是太過懦弱,也有人說,從他身上照見了我們無可安放的孤獨。還有人通過這部影片來教育孩子,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鋼琴家。
最令人難以釋懷的是這一幕:那天,1900整裝待發(fā),船上所有看著他長大的人都來送行。珍重,告別,1900踏上舷梯,走向陸地。走到舷梯中間,他停止了步伐。他的神態(tài)發(fā)生微妙又鮮明的變化:從迷惘、困惑,到失落、絕望,再到釋然、舍棄。最終,他選擇放棄、扔出帽子、返回船上。
世界每天都在變化,在追求幸福的人生道路上,我們不斷前行。但看似“腳踏實地”的生活,卻要在人海中沉浮,在無限的物質(zhì)世界里掙扎。追求卓越,或甘于平淡,成就偉業(yè),或平淡一生,都是自己的選擇,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演奏者。要篤定自己選擇的路,然后,義無反顧地走下去。(尚陵彬)